宜都市松宜矿区关工委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
近日,宜都市松宜矿区关工委组织开展“凝聚少年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活动,12名退休党员牵手百余名小学生,共同讲述宜都故事。在松宜矿区文化展示馆里,“五老”党史宣讲员向孩子们讲述了松宜百年来的历史变化,讲述了兴衰沉浮中一批批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共产党员的革命事迹。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陈和坤以亲身经历讲述了“矿山铁人”的故事,曾经热火朝天的煤炭生产场景仿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孩子们在“战天斗地,浴火重生”的松宜精神洗礼下,纷纷立志要学文化、强本领,助力家乡转型发展。 通过此次“五老”宣讲活动,让学生们增进了对党史认识,激发了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小朋友们传承红色基因,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宜都市关工委供稿)
宜城市关工委组织青年义工 开展“庆八一•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
7月30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宜城市关工委组织市诗彩•名师青年理发师志愿者来到市光荣院,为退役老战士及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向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之臣及其亲人们奉献一份温暖。活动中,市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付真带领青年志愿者们为近20名老人理发,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整洁的生活环境;陪老人拉家常、嘘寒问暖,聆听他们追忆当年的英勇事迹,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活动结束时,青年志愿者们与老人们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革命红歌,并合影留念。老人们纷纷表示,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志愿者,让他们享受健康、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青年志愿者们也深受教育,纷纷表态,以后要经常参加“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接好红色“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宜昌市启动“五老”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
4月23日,宜昌市“五老”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宜昌市一中举行。宜昌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原巡视员艾苍松出席启动式并讲话,宜昌市“五老”宣讲团成员陈人海、孙万清作宣讲报告,市关工委、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委老干部局、市妇联、团市委等有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市“五老”宣讲团成员,市一中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共400余人参加活动。艾苍松在讲话中指出,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见证者。他强调,“五老”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要通过“五老”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大力宣讲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习生活和奋斗实践之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市委党校退休教师陈人海以《我的信仰》为题,讲述了自己21年矢志不渝的入党追求和退休后克服病痛,撰写百万字党史党建教材,传播信仰力量的人生经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市残联退休干部孙万清以《努力生活,微笑前行》为题讲述了自己与残疾抗争,追逐人生梦想,开办心理咨询热线、服务残疾人事业的心路历程和奋斗故事。两位老同志的宣讲报告,让在场师生纷纷表示深受感染,深为感动。刘亦罗同学说,聆听了陈人海爷爷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这么有力量,正是因为有无数有信仰、有信念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坚持、在奋斗,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争做与时代同行的有为青年。青年教师叶映说,从两位老同志的人生经历,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有幸成长于和平美好的时代,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峥嵘岁月和无数前辈的热血奉献。我们青年教师要以这些老同志为榜样,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据悉,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牵头组建了宜昌市“五老”宣讲团,聘请了陈人海、孙万清、李广佳、杨自会、徐荣耀、夏永灯等6位优秀“五老”代表作为首批宣讲团成员,将陆续走进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常年开展宣讲活动,通过现身说法,讲好中国故事、湖北故事、宜昌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党的思想理论和光荣传统赓续相传。(宜昌市关工委办公室供稿)
孝感市关工委开展社矫对象节前教育活动
春节临近,为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结对帮教工作,1月28日,孝感市委老干部局、市关工委联合市司法行政部门到书院街道办事处、广场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节前教育活动。孝感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赵定炼,常务副主任周明祖,副主任张伟民、戴凤兰、刘宗祥,市关工委秘书长宋子恒,市司法行政部门五老志愿者代表,街道部分社区青年矫正对象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孝感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赵定炼带领社区矫正对象共同学习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孝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并强调社区矫正对象在春节期间要认清形势、遵纪守法、服从监管。孝南区社矫局局长戴方志领学《行政部门致全区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封信》。市公安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尚志代表五老志愿者围绕社区矫正对象作宣讲并对他们提要求。市关工委副主任张伟民、刘宗祥为社区矫正对象发放防疫物资。参加活动的社区矫正对象分别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和打算。 据悉,孝感市各级关工委自2011年以来,组织“五老”志愿者配合司法行政部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通过与社区矫正对象“一帮一”帮扶、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等形式进行帮教,成效较好。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近千名“五老”志愿者走进社区参与失足青少年矫正帮教工作,累计帮教1800多名青少年矫正对象,已成功解矫970多人。(孝感市关工委办公室供稿)
襄阳市襄州区关工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5月10日,襄州区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走进区实验小学。区关工委全体成员、部分“五老”宣讲团成员及实验小学师生代表共150余人参加活动。宣讲会上,区“五老”宣讲团成员、区水利局关工委主任郭绍敏同志以《跟着共产党》为题,以亲身经历、真情实感讲述了自己矢志不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告诫青少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区关工委主任任光智以《共产党百年的四个发展时期》为宣讲主题,帮助学生们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习生活和奋斗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襄州区关工委供稿)
襄阳市全面启动“百团千场”五老宣讲活动
4月19日,襄阳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在襄阳五中实验中学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这也标志着全市“百团千场”五老宣讲活动拉开帷幕。市关工委主任常全华出席活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海梅主持活动。活动现场,市“五老”宣讲员梁发双、蔡学岭作宣讲报告,500多名学校师生现场聆听报告。学校师生听完报告后纷纷表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增强崇德向善、奋发有为的内生动力。据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襄阳市关工委第一时间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关心下一代工作重点内容,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组建“百团千场”五老宣讲团,对“五老”宣讲等系列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下一步,五老宣讲团将陆续走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面向青少年开展巡回宣讲,通过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襄阳市关工委办公室供稿)
襄阳市:“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火热进行中
近日,襄阳市“中华魂”(科技托起强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老河口专场成功举办。同学们以演讲的形式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为祖国母亲送上祝福。襄阳市关工委主任常全华、常务副主任李肃清、副主任陈学政,襄阳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彭志军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为承办好此次活动,老河口市委老干部局、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精心谋划,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历经多轮筛选,32名学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老河口市关工委主任龙成群在活动中致辞,他勉励学生要珍惜时光、刻苦用功、发奋读书,敢于攀登知识的高峰,当好科技兴国的传承者、实践者,不辱使命,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老河口市关工委)
武昌区关工委“五老”创作文艺作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武昌区关工委“五老”以抗疫为主题,精心创作情景剧《庚子之春的守望》,再现抗疫场景、展示“五老”抗疫风采。《庚子之春的守望》讲述了疫情期间发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家庭的抗疫故事,故事中通过还原人们当时的内心冲突,赞扬武汉人民、医务工作者、“五老”志愿者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该剧自创作开始,历经3个月的打磨、编排,截至目前已演出3场,群众反映较好。据悉,武昌区关工委下一步还将继续总结演出经验、充实完善剧本、提升表演技能,打造文艺精品,面向青少年组织更多场次的演出,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作出关工人应有的贡献。(武昌区关工委供稿)
省委党校关工委到扶贫村开展关爱下一代活动
10月30日,省委党校关工委主任刘炳祥、常务副主任黄嘉红及“五老”志愿者赴汉川市湾潭乡新建村开展“扶贫月 送关爱”活动。省委党校关工委主任、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刘炳祥同志用亲切通俗的语言,为新建村青少年讲述可歌可泣的中国战“疫”壮举。他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引导青少年感受我国在防控新冠肺炎中体现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果断高效的抗疫举措,帮助青少年从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筑牢强大制度自信。“五老”志愿者还和新建村青少年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早日成为社会栋梁之材,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报家乡。据悉,长期以来,校关工委和离退休老同志们始终牵挂贫困村的发展和村里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每年到村捐赠文体用品、书籍文具、帮助解决少年儿童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困难。此次活动,校关工委为新建村捐赠牛奶130箱,并为4名热爱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送上助学金。(湖北省委党校关工委)